防爆振动电机31条知识

日期: 栏目:维护保养 浏览:111

  防爆振动电机知识:


  1.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而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汽、薄雾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3.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在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传播的混合物。


  4.  表面温度:电气设备在容许范围内的不利条件下运行时,暴露于爆炸性混合物的任何表面的任何部分,不可能引起电气设备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较高温度。


  5. 温度组别:按电气设备较高表面温度划分的组别。


  6. 引燃温度:按照标准试验方法试验时,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较低温度。


  7. 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使被试验液体放出足够的蒸汽,而在液体表面上形成能发生闪燃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液体较低温度。


  8. 较小点燃电流: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点燃容易点燃混合物的较小电流。


  9. 爆炸极限:爆炸下限——易燃气体、蒸汽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较低浓度。爆炸上限——易燃气体、蒸汽或薄雾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较高浓度。


  10. 爆炸性危险场所: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11. 非爆炸性危险场所:爆炸性混合物预期出现的数量不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1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全部或部分。(注:按照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分为不同危险程度的若干区。)13. 释放源:可能释放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或部位。(注:释放源分成几个等级。)14. 隔爆型电气设备“d”: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


  15. 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的电气设备外壳。


  16.  较大试验安全间隙:在标志规定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25mm长的结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较大间隙。


  17. 增安型电气设备“e”: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18. 极限温度:电气设备或其部件容许的主要温度。它由下列因素确定。(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点燃的危险温度;(2)结果材料的热稳定性。


  19. t E时间:在较高环境温度下,达到额定运行稳定温度后的交流绕组,从开始通过起电流时计起直到上升到极限温度的时间。


  20. 正压型电气设备“p”: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正压外壳,保持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阻止外部混合物进入的外壳。


  21. 充油型电气设备“o”: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上的或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22. 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23. 正常运行:无火花型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指设备在电气、机械上符合设计技术规范要求,并在制造厂规定的限度内使用。


  24. (爆炸性环境用)粉尘防爆电气设备:按规定条件设计制造,使用时不会引起周围粉尘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5. 导电粉尘:电阻系数小于105Ω/cm的粉尘。


  26. 爆炸性粉尘:即使空气中氧气很少的条件下也能着火,呈悬浮状态时能产生剧烈爆炸性的粉尘。


  27. 可燃性粉尘:与空气中的氧起氧化放热反应而燃烧的粉尘。


  28. 粉尘爆炸性危险场所: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或预期可能出现的数量达到足以要求对电气设备的结构、安装和使用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


  29. 粉尘点燃温度:在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粉尘云或一定厚度的粉尘层被热表面点燃的较低温度。


  30. 尘密外壳:能够阻止可见粉尘进入设备内部的外壳。


  31. 防尘外壳:不能完全阻止粉尘进入设备内部,但其进入量不会妨碍设备完全运行,内部粉尘的堆积不易产生点燃危险的外壳。


  


标签: